浅谈煤矿安全管理
摘要:安全生产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是老生常谈、是一个企业挂在嘴边的座右铭。作为煤炭企业因为它工作环境、设备的特殊性,安全生产显得更为重要。可是煤炭行业的安全事故却频频不断、不能杜绝,原因分析证明所有煤矿安全事故的发生95%以上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真正由于不可抗拒自然灾害所造成的不足5%,也就是说在煤矿安全事故中人是事故的直接制造者,他们忽视了安全、忽视了生命存在的可贵性。安全意识的淡薄导致了不安全行为,最终酿成了一系列悲剧的发生。
一、 安全意识
所谓安全意识,就是人们头脑中建立起来的生产必须安全的观念,也就是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各种各样有可能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的外在环境条件的一种戒备和警觉的心理状态。
在这里举个例子,我国古代流传着这样一则故事:有一天晚上,一位瞎子提着灯笼走在街上,有人问:“你自己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瞎子回答说:“我提着灯笼是为了让别人能够看到我,不会撞到我”。从瞎子提灯这件事可以看出,这位盲人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危险有预见性,这种预见性就是他脑子里的安全意识,安全意识是人脑对生活、生产等活动中安全观念的反映,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意识的存在会对事物发展进程起到巨大的促进或阻碍作用。
二、 安全意识的形成要注重内因和外因条件
安全意识的形成,其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来自于矛盾的内部,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在分析问题和认识问题方面,并非是要否定外因条件的作用,而是在承认这种作用的条件下,要求把工作的着眼点转向构成绝大多数安全事故的基本因素,即人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规范这个安全矛盾 的内因上来。这个问题恰恰是长期以来为我们管理所忽视的。
安全意识的形成应包括:(1)要有明确的安全需求,认识到安全是生存与生活的基本保证,有为获得安全保证而努力工作的内在需求动力。掌握充分的安全知识,能够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安全基本规律。(2)掌握应会的安全技能,能正确应对所涉及的各种安全情况。要有良好的安全愿景,既对企业与自身的安全状态有长远的规划,有清晰的目标憧憬。(3)具备健康的安全心智模式,从思维方式与思维习惯上,能辩证地分析和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眼前利益,安全与其他各种情况的关系,能较好地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有稳定的安全思维惯性。
要有牢固的理念信仰,这种理念不仅仅是停留在口号上,而是牢牢地印刻在心中,支配自身的一切言论与行为,成为工作与生活的座右铭,做到时时想安全。要通过以往痛心的事故案例,刺激职工大脑意识,唤起保护生命的安全意识,使职工用严肃的态度来对待工作的安全问题,积极主动地参与安全管理活动,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安全意识的提高,可以有效的减少事故、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因此,任何企业都应当采用一种系统科学的方法,通过培训,使员工的安全意识融入企业的每一个环节中,实现员工个人、员工的工作及企业组织本身三方面的优化。安全意识就是将安全行为准则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的传播手段。它通过视觉效果的传播,告诉员工什么行为被禁止,什么地方、什么设备是危险的,怎样做可以规避危险,遇到突发事故时应如何应对等。通过简捷、清晰易懂的形式,一目了然的指引,使员工个人行为变成一种群体的规范行为。